在当今医药研发领域,精准、高效的数据支持成为推动创新的关键。医药中间体是一些用于药品合成工艺过程中的一些化工原料或化工产品,可以有效推动创新药及仿制药的工艺研发流程,其中一些关键中间体还有可能成为制约工艺开发的关键因素。医药中间体化合物数据库作为辅助工具通过对众多先导医药中间体化合物进行筛选并汇聚其核心信息,包括系统的靶点分析、活性分析和机制研究等,从而为抗肿瘤药物的研发提供研究基础,降低开发肿瘤药物的成本,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率。截至目前,此医药中间体化合物数据库包含81种先导医药中间体化合物,包括根据药物作用机制有各类受体、酶、离子通道、转运体、免疫系统和基因等的靶点分类,以及对AGS、HCT116、Hela、PANC-1、MPA、A549、SMMC7721等癌细胞的抑制活性的分析。该数据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新药的创新与发展,助力提升研发效率,降低采购与试验成本,从而实现可持续研究。
随着医药事业的迅速发展,临床用药品种日益增多。在医治疾病的用药过程中,药品不良反应 (ADR)发生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在药品引起的各种不良反应中,胃肠道反应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据报道,在不良反应监测中,胃肠道不良反应约占20%~40%。胃肠道(GI)是人体最大的消化器官,也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器官。药物引起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可累及消化系统各部分,导致消化运动功能障碍,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的生命。胃肠道毒性药物数据库是开展胃肠道药物毒性和相关药物毒理学研究的有力工具,包含1023个能够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抗肿瘤药物、抗生素药物、治疗精神疾病药物等,该数据库系统地收集了各种药物的化学结构、CAS编号、药理作用类型以及临床适应症和可能的不良反应,描述了药物的胃肠道损伤机制。该数据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胃肠道毒性药物的数据资源,了解并发展胃肠道不良反应的相关机制,减少药物所致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
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一种普遍的药物副作用,其在药物靶器官毒性中的排名紧随心脏毒性之后,位居第二。这种损伤常常是药物研发项目被迫中断或药物从市场上撤回的关键因素。为了深入研究DILI及其相关的药物毒理学,研究人员依赖于《肝毒性药物数据库》这一强大资源。该数据库收录了1395种已知能导致肝损伤的化学物质,涵盖了从抗肿瘤药物到抗生素、抗精神病药物再到心血管药物等多个类别。数据库详尽地记录了每种药物的化学结构、CAS注册号、药理作用类型,以及它们在临床应用中的表现和潜在的不良反应。此外,它还细致地阐述了每种药物引起肝损伤的机理,这些机理通常涉及复杂的病理过程,包括但不限于:直接破坏肝脏的结构和功能(如线粒体功能障碍);产生影响肝细胞结构和功能的代谢产物;形成能与肝蛋白结合的活性药物代谢产物,进而生成新的具有抗原性的药物-蛋白复合物,这些新复合物被宿主体内的免疫系统识别为外来物(半抗原假说),并触发全身性的肝脏损害超敏反应(即药物过敏)。通过对这些信息的系统性整理和持续更新,该数据库对于揭示DILI的发病机制、发现预测其发展趋势的生物标志物,以及最终实现对DILI的有效预防和管理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