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内生菌(endophyte)是指生活史中一定阶段或全部阶段在健康植物组织和器官内部与植物共生,但不引起宿主植物发生明显病害特征的一类微生物群体,包括内生细菌和内生真菌。药用植物中含有丰富的内生菌,这与药物的生长发育、代谢活动以及活性药用成分的产生密切相关,同时也直接影响了药物的道地性指标。天麻、黄芩、柴胡、黄精、肉苁蓉等是中国的传统药材,也是中医临床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的常见药材。近年来,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以及人们对于中药资源重视程度的增加,对药用植物微生物组的研究越来越多。为了收集整合众多研究关于植物内生菌的研究成果并汇总形成知识体系从而促进比较研究,进行了文献的筛选和信息提取分析,从而构建了药用植物微生物组知识库Ⅱ,以用于药用植物质量监测与道地性评价方面的研究。数据库涵盖了药用植物微生物的名称,宿主植物,分类,属,科,目,纲,门,功能/生物学作用,技术,序列长度,NCBI参考序列号/GenBank,参考文献和对应的链接。该系统支持对天麻、黄芩、柴胡、黄精、肉苁蓉五种药用植物微生物组相关内容的查询。因此,该数据库将有助于对药用植物微生物组相关研究提供背景支持与借鉴价值,并为将来创建相关药品质量检测标准与药材道地性评价新方法提供参考。
癌症是目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癌症药物研发形式严峻,能够从先导化合物到临床转化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药物再利用,也被称之为药物重新定位、重新分析或者重新分配,成为了减少将药物推向市场的时间和成本的有效策略。它用于确定已批准或者正在研究的药物在原始适应症范围内之外的用途。与基于靶标的先导化合物发现相比,药物再利用具有效率高、开发周期短、成本低、失败风险小等优点。目前有很多药物类别正在被评估为癌症重新再利用的候选药物,包括抗抑郁药、心血管药物、抗精神病药以及抗生素等。因此,此数据库可以作为一个辅助工具来进行临床使用的药物以及医药中间体的药效学筛选,对临床使用的药物以及医药中间体进行系统的靶点分析和机制研究,从而为抗肿瘤药物的研发提供研究基础,降低开发肿瘤药物的成本,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率。
细菌介导的肿瘤疗法(BMTT)长期以来一直用于控制癌症,细菌在癌症治疗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细菌对抗癌细胞的主要机制如下:(i)减少癌细胞代谢所需的营养物质,(ii)增强人体免疫力,(iii)作为癌症治疗剂的载体,(iv)释放物质,(v)形成生物膜,以及(vi)侵入和定植实体瘤。近年来,细菌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被表征为具有潜在的抗癌活性,可以作为治疗癌症等致命疾病的治疗剂。细菌抗癌剂主要有抗生素、细菌素、非核糖体肽、聚酮酸、毒素等,采用不同的作用机制,如细胞凋亡,坏死,减少血管生成,抑制翻译和剪接,以及阻塞本质信号通路杀死癌细胞。因此,细菌抗癌剂有望成为癌症化疗药物的有前途的替代品。本数据库共收录了12种细菌产生的抗癌剂,包括细胞外多糖、细胞外囊泡、抗生素、细菌素等,以及他们的结构信息、靶向肿瘤、细菌-癌细胞相互作用的机制和相应的文献来源等信息。该界面支持查询功能,例如“细菌的种属信息”、“结构”和“活性评价数值”。此数据库可以作为辅助工具来进行细菌产生的抗肿瘤剂在药物发现和临床癌症管理中的数据检索,从而促进微生物衍生的抗癌药物的有效和持续使用,降低药物再利用的研发成本,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率。